癌症晚期病人发热 癌症发烧有四大特点

2024-05-09 15:09:08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晚期病人发热 癌症发烧有四大特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病人发热,以及癌症发烧有四大特点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引起的发热是怎样的?分癌性发热与感染发热,详细了解

想必大家都曾有过“发烧”的经历,感觉自己四肢沉重、头昏脑胀,有时还浑身发冷!

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服用退烧药,以缓解不适症状!

从科学角度来看,发热不是疾病,而是由疾病引发的症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有完善的体温调节中枢,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一直都保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下。

而当机体出现致热源、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时,发热症状因此出现!

目前临床多见发热激活物多来自于体外的致热源,比如细菌感染、病毒、真菌感染等。而发热的过程,其实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当受到病原体感染之后,体内免疫系统会迅速发挥功能,和病原体抗争并导致发热!

发烧甚至可能存在它的用途,比如缩短疾病的时间、增强抗生素效果、使得感染不具备传染性等,而这些能力也可抵挡在发热时产生的不适。

临床上,除了普通的感染会导致发热外,癌症也是常见的发热因素!

癌症引起的发烧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癌性发热

所谓的癌性发热,指的就是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状态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非感染性发热,以及患者在肿瘤持续发展过程中,因为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根据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癌症之所以引起癌性发热,主要和肿瘤本身可产生内源性致热源有关,比如肿瘤内白细胞浸润、恶性癌细胞释放出抗原物质引发免疫性发热等。而且,癌肿还可能会分泌某些活性物质,刺激身体发热。

除此外,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癌细胞被大量破坏,这些损伤的细胞又会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继而造成发热症状。癌性发热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时间长、病情时轻时重,体温在37.5~38℃左右!

2、感染发热

感染发热是癌症晚期最常出现、且较为危险的症状之一。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体内恶性肿瘤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糜烂、坏死、出血等问题。

坏死的组织又可能会再次被身体吸收、继发腹腔感染导致发热。与癌性发热不同的是,伴随感染出现的癌变,患者往往会有连续高热、体温超过38℃以上,感染消除后仍可能会发热。

既然如此,是否长期体温在37.5℃左右,就是癌变的信号呢?

发热虽然是癌症的中晚期症状之一,但并不是癌症独有的症状表现。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病原体感染外,某些非感染性的疾病也可导致发热,比如红斑狼疮、亚急性甲状腺炎、肾上腺功能不全、家族性地中海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长期存在低烧问题,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恐癌,而是看身体是否有其他症状出现,并结合症状表现积极就医进行检查。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疗诊断,才能判断身体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此才能针对病情、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癌性发热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因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发烧#,发烧也成了时下的一个敏感词。那发热对我们正常人而言,往往是感冒的标志。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发热不仅常见,而且可能是病情进展、甚至转折的标志!那么癌性发热在临床表现中常见的特点有哪些呢?
癌性发热的时间和热型一般并无规律,多以肿瘤进展期显著,常见临床表现特点:1、间歇性发热。间歇时间长短不一,发热时间或长或短,有的可达数月之久。2、热型以不规则热和弛张热为主,少数稽留热,体温多在37.5~38.5°C,亦有高者可达40°C左右。3、发热时临床中毒症状不明显。4、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萘普生等常有效。
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中医将癌性发热分为实证和虚症,实证常见热毒炽盛型,湿热蕴结型,毒瘀互结型及肝经郁热型。虚症常见气虚型发热和阴虚型发热。对于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必须根据各种发热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选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癌性发热需重视,随时影响生存期,如何积极干预和治疗呢

癌性发热又称肿瘤相关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在癌症术后出现发热症状会很紧张,因为发热往往表明疾病状况会持续逆转,影响术后痊愈和生存期。患者低烧表明患者体内的免疫力降低了,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一些疾病或者并发症的影响;另一方面,患者刚刚完成手术,手术伤口也可能感染和低烧。这些现象处理不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害。

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是与肿瘤密切相关的一种非感染性发热。肿瘤患者长期发热会造成能量和体力的消耗, 如不积极干预与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而现代医学多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易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受损以及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诸多不良反应,大多数肿瘤患者难以接受。为此针对癌性发热,肿瘤临床医生都在积极寻找一种无胃肠道等毒副反应、病人易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其病因与恶性肿瘤本身密切相关。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外伤等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痰浊凝聚,或瘀血阻滞,或毒瘀互结,“痰毒瘀”蕴结体内,日久引发癌症。恶性肿瘤为有形之邪,阻碍气血的运行,进而使气机郁滞而化热。恶性肿瘤在人体内生长,“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损伤机体正气,导致人体气血虚衰,阴阳失调,从而引起机体气血虚弱而发热。因此,中医治疗癌性发热当以调畅气机、调畅气血、调和阴阳为法。

病例分享

姜先生今年64岁,既往有“乙肝”病史,去年2月因两侧胁肋部疼痛在当地综合医院就诊,经腹部彩超、MRI等检查发现,肝脏右叶多发占位,最大约8.1 cm×9.2 cm,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查提示甲胎蛋白(AFP)> 3000μg/L,癌胚抗原(CEA) 124μg/L,进一步经肝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先后行肝癌肝动脉介入治疗2次。6月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8 ℃,以午后3~4时为甚,经西医静滴抗生素治疗20余天发热不退,主治医师遂以地塞米松针静滴、吲哚美辛片口服控制体温,但药效一过,姜先生依旧发热如故。如此反复2月余,姜先生苦不堪言,寻求中医治疗。

2020年8月14日初诊:

因“确诊原发性肝癌并肝内转移半年,发热2月余”就诊。症见发热,无明显恶寒,右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时有反酸,乏力,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绛,苔黄腻。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和解少阳、通利枢机。

处方:柴胡,姜半夏,黄芩,红参,炙甘草,天花粉等,5剂水煎服,并嘱患者停服一切退热西药。

2020年8月19日二诊:

患者诉服药后体温有所下降,最高未超过38.0 ℃,仍觉身体乏力,纳食不香,反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患者症状改善,药证合拍,遂于上方随症加减。

2020年8月26日三诊: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已无明显乏力症状,纳食增加,二便基本正常,于上方随症加减。

往后定时复诊,患者体温正常,无明显乏力症状,病后恢复状况良好。

癌性发热是继发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病理改变以虚、痰、毒、瘀互见。肿瘤患者病程迁延日久正气亏虚导致邪实,邪气亢盛日久又致使正气进一步亏虚,最终出现虚证与实证相互交错、寒证与热证相互夹杂的局面,进一步使癌性发热的临床证型复杂化,治疗也显得尤为棘手。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癌性发热患者,中医治疗需要把握癌性发热的特点,明辨细微,仔细斟酌,“突出主证,参以病机”,辨证选择处方,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信心和希望!有需要了解更多中医药抗癌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 | 评论:0